欢迎访问犇犇生活网,我们专注于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
犇犇生活网 > 诗歌文学 > 出塞最后四句?(出塞最后两句的意思)

出塞最后四句?(出塞最后两句的意思)

优质
千兰 2024-01-22 19:20:02 13次浏览 来源: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全网优质答案

很多人问出塞最后四句是什么,千兰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出塞最后两句,出塞最后一句,出塞最后两句的意思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友用户3243087957597关于问题出塞最后四句?的回答: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这首乐府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叙事写景。后四句为第二次层,议论抒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深秋桑叶凋零寒蝉悲鸣,征人行进八月萧关古道。出塞再返回气候已转寒,枯黄的芦草覆盖着原野。这四句写诗人在边塞漫游体验生活时所见到一派肃杀、满目悲凉的秋景。

“蝉鸣空桑林”中的“蝉鸣”,所渲染的是空旷中的垂死的声音,先声夺人,给人肃杀之感。“八月萧关道”中的“八月”,点明季节,同于“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八月”,“萧关”:宁夏古关塞名。“出塞入塞寒”是从触觉入笔,上一句“蝉鸣空桑林”是从听觉入笔,下一句“处处黄芦草”是从视觉入笔,共同状写出“萧关”古塞的慷慨悲凉。

开篇刻意描写如此肃杀悲凉的秋景,是为下文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自古来自幽州并州的勇士们,都战死在这漠漠黄沙中。千万不要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的游侠,自鸣不凡地把紫色的骏马夸耀。这四句承上而来,是诗人耳闻目睹边塞生活后,对战争的感悟,对世人的劝说。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写出了对戍边征人的深切同情,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感人至深。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一带,唐代边塞之地,是当时许多读书人追逐名利的地方。诗人慕名而来,然而,看到听到的却是太多的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不禁黯然神伤,深表惋惜,充满同情。

战争的残酷无情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于是诗人心头油然升起一种非战的情怀,奉劝世人:“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游侠儿”:指恃勇气、逞意气而轻视生命的人。诗人在此对这些好斗好战的市井游侠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讽刺。

战争是痛苦的。人人都应该热爱和平。为人处世,别自恃勇武,要诚恳待人。这些警戒之语,在当时是进步的,在今天,也仍有积极意义

网友一米阳光99160关于问题出塞最后四句?的回答: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问题“出塞的后四句?”,把我整蒙了,我姑且理解为对《出塞》这首四言绝句诗的理解吧。

这是唐朝王昌龄作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它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那种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上去更是琅琅上口,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

以上就是有关出塞最后四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沙场是什么意思相关的问题尽在本站!

犇犇生活网推荐您看:

梅溪一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感情?(梅溪的诗意)

唐寅的那首桃花诗?(桃花诗人唐寅)

太阳光古代别称?(太阳古代的美称)

长恨歌中,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造成的长恨的原因是什么?(长恨歌中长恨的根本原因)

Tags: , ,

(责任编辑:千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8407578@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及涉嫌侵权链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文标题:【出塞最后四句?(出塞最后两句的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jlswcjt.com/97896.html

搜索
相关推荐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