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犇犇生活网,我们专注于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
犇犇生活网 > 诗歌文学 > 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

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

优质
谭满铿 2023-12-25 18:20:02 60次浏览 来源: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全网优质答案

很多人问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谭满铿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写,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来,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友用户9139951770479关于问题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的回答:

这句诗出自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词看似简单,却用了比喻,省略,双关等多重修辞手法。

其中,谐音双关是这首词的灵魂。

诗中前两句“烛伊”谐音“嘱伊

”,因为这里的“伊”是人称代词。“围棋”谐音“违期

”。

温飞卿这个双关用得很精巧,把人事、时代习俗、情感都融入其中,寓意深刻。

长行又叫双陆,是古代博弈戏之一。双陆棋包括棋盘、棋子、骰子三大部分。棋盘长方形,有两门、十二路。棋子黑白各15枚、骰子2枚,骰子呈六面体,上刻有一至六的数值。

前两句表面意思是:点亮烛火相照,与郎君共作双陆之戏。

同时,“井底点灯深烛伊”前面省略了主语“我”,然后用“井底点灯”来比喻“深情的嘱咐”。

所以前二句的意思是:我曾像井底点灯那样深深嘱咐你,与君长别莫违背归期。

第三句“玲珑骰子安红豆”。

玲珑:

精巧貌

骰子:

唐朝时贵族闺阁间流行的一种玩物,最初以象牙制成,镂空后镶嵌红豆,黑色一头朝里,红色一面朝外。制成之后,精致玲珑,六面皆红。

后来民间人士,用不起象牙等贵重之物,便改用兽骨

,所以是“入骨相思

”。骰子安红豆,取其相思之意,一语双关。

红豆:

又称相思子。

王维的《相思》和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中的“红豆”,均为相思子,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学名:Abrus precatorius L.。

见下图:

以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自此诗后,红豆作为相思的代称,在文化意识上日渐深入人心。到了今天,也可以把“红豆”作为一个古典语码。

晚唐李匡乂《资暇集》载曰:

“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

由此可知,在晚唐以前,红豆被称为“相思子”,成为相思的代名词,就已举世皆知了。虽然历代学者对诗词中的“红豆”所属植物科目、种类存在分歧,但红豆的主要特征,是没有争议的。

即:外观颜色为红色、有光泽;质地坚硬,长久不坏。

正因有这两个主要特性,人们便用红豆来象征着情感的赤城和坚贞。

因此后两句的意思为:就像玲珑的骰子镶嵌着红豆,这思念深入骨你知不知道?

然这样解读,仍未尽兴。该词有两重深意,十分幽深缱绻,缠绵刻骨。

第一重深意,乃临别之时如井底点灯那样的深深嘱咐和殷勤期盼。

第二重深意,乃离别之后,深入骨髓的思念。

《新添声柳枝词·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我曾像井底点灯那样深深嘱咐你,与君长别莫违背归期。

就像玲珑的骰子镶嵌着红豆,这思念深入骨你知不知道?

参考资料:

1、李晖《唐诗“红豆”考》,北方论丛,1998第一期

2、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中华书局,1985

3、宋·洪遵撰《谱双》(明末刻)影印版

以上就是有关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温飞卿什么词比较出名相关的问题尽在本站!

犇犇生活网推荐您看:

温庭筠的代表作是什么?(温庭筠最有名的作品)

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作的文人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作的文人是哪个)

商山早行温庭聚?(商山早行唐温庭蕴)

花间词序内容?(花间词的编订者)

Tags: , ,

(责任编辑:谭满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8407578@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及涉嫌侵权链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文标题:【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杨柳枝词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

本文链接:https://www.jlswcjt.com/87637.html

搜索
相关推荐
标签列表